西果园镇聚焦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
发布日期:2023-02-16 信息来源:七里河发布 字号:[ ]

西果园镇是兰州百合主产区和“原产地”,素有“中国百合之乡”的美誉。辖区南部二阴山区,百合生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,百合种植历史悠久、文化资源丰富,百合品质优良,是兰州百合标准化种植示范区。

近年来,西果园镇以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心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围绕“北部城乡融合发展区、河谷三产融合集聚区、西部标准化农业示范区、中部百合人文展示区、南部生态休闲区及东部生态保护区”建设布局,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,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因村发展设施农业、林果业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花卉等特色种植,探索培育农事体验、农田采摘、观光旅游等农旅融合的新业态,带动扩大群众就业增收渠道,为全镇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。

党建引领,推动品质提升。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立足镇村实际,全力打造西果园镇“红擎锋领”党建品牌,同时根据辖区地理空间和产业结构分布情况,构建“一核六元六区域”发展新格局。在“全镇一品牌”的领航下,积极谋划“一村一品”特色振兴之路,按照“党委领导、支部落实、企业(合作社)助力、农户受益”的思路,坚持“党建+产业”发展模式,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、企业发展产业、产业促进脱贫、融合推动振兴,探索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业、休闲农业、电子商务等,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,持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。

因地制宜,选准主导产业。以百合为主导产业,力争做优做强百合,引导农户倒茬种植、使用农家肥,推广覆膜覆草技术,增强土壤肥力,实现百合稳产增收;在后山片区通过实施百合、中药材奖补,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,鼓励农户复耕复种撂荒地,不断扩大百合、中药材种植面积,目前全镇百合种植面积达2万亩。依托后山片区特有的生态资源,发展乡村休闲旅游,2022年袁家湾百合谷野奢营地投入运营,“遇见湖滩”乡村振兴项目建成落地,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,今年将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开发推进“云上湖滩”旅游项目,进一步促进全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持续跟进推动西果园村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,整合利用500亩土地资源,建成精致产业路一条,计划建设日光温室80个,农产品展示联栋温室1座,打造集休闲观光、农业采摘、农产品展示、住宿餐饮、研学为一体的农业示范产业园,带动周边群众融入产业,共同发展,预计投入使用后实现年收入279万元。发挥柴家河村、王家坪村、周家山村和西津村田园综合体优势,培育优质林果业、发展精品果蔬业,巩固苹果、梨、桃等种植成果,目前全镇林果种植面积1000余亩,年产量300吨左右。利用城市近郊优势,将小菜园发展成为设施农业基地,目前有标准化日光温室384个,稳定实现一年两采收,优质西红柿、黄瓜、草莓、各类蔬菜等果蔬在市场广受欢迎,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“菜篮子”。在西津村大力发展花卉产业,打造产销一体乡村花海,目前西津村“花卉+”产业初成规模,现有80余座传统日光温室,培育培植各类花卉30余种,所产花卉远销新疆、青海、宁夏、陕西等二十多个城市,年产值约320万元。柴家河村花卉基地有效吸引周边花农、商户入驻,通过集约化方式解决了花卉销售问题,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步伐,进而推动全村观赏休闲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。同时,大力支持辖区芽苗菜和食用菌产业,柴家河村以“党支部+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依托甘肃益欣源现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芽苗菜基地,带动村民参与芽苗菜生产经营,促进柴家河村特色农产品发展,目前,芽苗菜基地年产值达400多万元。湖滩村大胆尝试羊肚菌种植,积极学习种植技术,目前羊肚菌种植能够带来可观收入,待培育技术成熟后,将向农户推广,力争把羊肚菌培育成新的增收点,带动更多群众致富。在积极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,确保玉米、小麦等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00亩,产量2300吨,坚决保障粮食安全。

联农带农,实现农户增收。产业振兴的落脚点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百合产业是西果园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对全镇农业增加值的贡献在50%以上,带动劳动力稳定就业、已脱贫户逐步致富。全镇建立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,辖区爽口源、米家山、睿康三家乡村就业工厂,吸纳劳动力就业185人,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。睿康蘑菇基地带动当地农户通过“借袋还菇”“借棚还菇”的模式种植,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就业,年收入达5-6万,30余户农户加入到了种植行列,年收入达7-8万。益欣源芽苗菜基地带动农户10余户,农户平均每年增收4万元。下一步,基地将继续推广芽苗菜种子种植和收购,实现荒地再利用和农民增收双赢。同时,辖区果蔬、花卉等种植业,每年带动就业300余人,人均每年收入2.8万元。

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。西果园镇将围绕“一村一品”,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,做优做强特色产业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